注册制大势之下,更多企业拥有机会步入资本市场,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机遇。而对许多公司而言,A 股 IPO 的闯关之旅也并非都是坦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周为单位,对上周 IPO 过会、被否及新增获受理企业进行梳理,对企业价值进行辨析,同时观瞻 IPO 市场节奏、政策动向等,以飨读者。

上周(2 月 13 日至 2 月 19 日,下同),A 股市场总共有 8 家公司被安排首发上会,8 家公司全部过会,上周 IPO 周过会率也因此达到 100%。

src=8 家过会企业中,高性能硅基 MEMS 惯性传感器供应商芯动联科的产品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告同时自主研发了高性能 MEMS 芯片和配套 ASIC 芯片,同时公司也是 A 股市场相同细分业务领域的稀有投资标的,值得投资者关注。

本周(2 月 20 日至 2 月 26 日,下同),A 股市场将迎来 3 家 IPO 企业首发上会,3 家企业全部拟上市北交所。其中,华原股份是玉柴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其在报告期内一半以上营收来自对关联方的销售。

与此同时,A 股市场本周有 11 家公司将迎来申购,其中,精密光学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茂莱光学在产品和技术竞争力方面均存在较大优势,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

此外,证监会在上周披露,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发布实施,这也标志着 A 股市场全面注册制落地。

src=红榜:上周 8 过 8 高性能 MEMS 惯性传感器稀有标的值得关注

上周,A 股有 8 家公司上会,包括来自创业板的明美新能等 3 家公司,来自北证的宁新新材等 3 家公司,以及来自科创板的成都华微等 2 家公司,8 家公司全部过会。

来自科创板的芯动联科,主要从事高性能硅基 MEMS 惯性传感器的研发、测试和销售,产品具体包括 MEMS 陀螺仪和 MEMS 加速度计,两种产品是惯性系统的基础核心器件,其性能高低直接决定惯性系统的整体表现。

从产品和技术竞争力来看,按照芯动联科的说法,公司高性能 MEMS 惯性传感器的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复杂环境下适应性强,并实现了批量化应用。芯动联科同时还自主研发了基于自有专利技术设计的高性能 MEMS 芯片,并自主研发了拥有完整、成熟算法的配套 ASIC 芯片。

此外,芯动联科的高管团队拥有资深的从业经历。例如,芯动联科董事长梁培康曾担任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所长、北方电子院科技委主任等职;董事华亚平曾担任应用材料中国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总监、副总经理等职。

从行业竞争情况来看,目前高性能 MEMS 惯性传感器的主要玩家为霍尼韦尔、ADI、Silicon Sensing 等国际知名厂商,而除了芯动联科,国内从事高性能 MEMS 惯性传感器研发及应用的单位主要为央企集团和科研院所,目前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单位主要包括美泰科技等。

值得一提的是,A 股市场尚无与芯动联科在细分业务领域完全可比的竞争对手。也因此,作为稀有标的的芯动联科,在 A 股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src=上周,总共有 4 家公司入列 黄榜 ,钰泰股份、华翔翔能、苏州沪云、昱章电气 4 家公司选择了主动撤回 IPO 申报材料。

上述 4 家公司中,华翔翔能主要从事智能配电网电气设备制造、智能配电网建设、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管理、智慧泵站建设与运营。

从业绩情况来看,2019 年至 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华翔翔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67 亿元、5 亿元、5.29 亿元和 2.53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华翔翔能上述主营业务中,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管理业务主要是 代建光伏 。2019 年至 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华翔翔能分别实现代建光伏收入 0 元、267.80 万元、5034.08 万元和 3784.89 万元。因此,可以看出,代建光伏业务为华翔翔能在 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带来了极大助力。

而根据招股书(申报稿),华翔翔能在 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年代建光伏业务的客户主要为益阳市龙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岭投资)、艾华集团(SH603989,股价 27.05 元,市值 108.42 亿元)、湖南灏森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灏森新材)、湖南吉祥家纺有限公司和湖南万胤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

有意思的是,上述客户均位于华翔翔能所在的湖南省益阳市。其中,在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2 年 4 月披露的《关于公布 2022 年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的通知》中,灏森新材实控人旗下的另一家公司湖南浩森胶业有限公司位列名单之中。而龙岭投资则是益阳市赫山区财政局的全资孙公司。

上述客户中,多家公司又在华翔翔能 IPO 前进入了后者的股东行列。例如,华翔翔能在 2020 年 9 月进行了一轮增资,艾华控股认购了 600 万股,获得了 8.42% 的股份,而艾华控股正是艾华集团的控股股东;2021 年 8 月华翔翔能又进行了一轮增资,龙岭投资认购了 80 万股股份,获得了华翔翔能 1% 的股份。

在 IPO 企业首发上会持续进行的同时,上周又有两家企业 IPO 被受理,为拟闯关创业板的华茂伟业和矽递科技。

src=矽递科技是一家创新型物联网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边缘计算硬件、网络通信硬件、智能传感硬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提供各类研发辅助产品及服务。从业绩来看,2020 年 ~2022 年,矽递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85 亿元、5.66 亿元和 7.49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18 亿元、1.17 亿元和 1.36 亿元。

从科创板 IPO 企业审核状态来看,截至 2023 年 2 月 19 日,科创板审核信息披露,全部 869 家公司中,处于 注册结果 的有 535 家,紧随其后的是 终止 183 家, 已问询 的有 77 家。

src=创业板方面,截至 2023 年 2 月 19 日,全部 1063 家处于审核状态的公司中,有 440 家公司处于 注册结果 阶段,293 家处于 终止 状态,146 家处于 已问询 状态。

src=从北交所来看,截至 2023 年 2 月 19 日,全部 370 家处于审核状态的公司中,有 192 家公司处于 注册结果 阶段,103 家处于 终止审查 状态,49 家处于 已问询 状态。

本周,A 股市场将迎来 3 家公司首发上会,全部来自北交所,分别为巨能股份、迪尔化工和华原股份。

src=上述 3 家公司中,华原股份是玉柴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车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滤清器和工业用过滤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机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三大类。

从业绩来看,2019 年至 2021 年,华原股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69 亿元、4.18 亿元和 5.14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78.19 万元、1941.52 万元和 3925.72 万元,增长迅猛。不过,到了 2022 年前三季度,华原股份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 5.28% 和 4.05%。

在这样的业绩背后,华原股份却对关联交易存在较大依赖。2019 年至 2021 年及 2022 年上半年,华原股份对关联方的销售收入分别为 1.95 亿元、2.15 亿元、2.65 亿元和 1.44 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2.86%、51.41%、51.60% 和 50.02%;华原股份对关联方的采购金额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则分别为 6.12%、4.91%、4.57% 和 3.77%。

此外,记者注意到,华原股份的前五大供应商中也有企业存在一定瑕疵。例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系显示,重庆远博机械有限公司在 2021 年被当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在 2022 年因 发票违法 被当地税务局行政处罚;湛江天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在 2022 年因 未依法开展自行监测 被当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

本周,A 股市场有华人健康、纳睿雷达、绿通科技等 11 家公司将迎来新股申购。

src=拟上市科创板的茂莱光学主要从事精密光学器件、光学镜头和光学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茂莱光学可算得上是一家 硬科技 公司,分产品来看,其精密光学器件产品包括透镜、棱镜和平片,应用于光刻机、高分卫星、探月工程、民航飞机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公司产品目前已应用于国产光刻机中,自主研发的航天用滤光片已应用于我国多种卫星载荷项目;茂莱光学的精密光学镜头包括显微物镜、机器视觉镜头、成像镜头和监测镜头系列产品,可应用于半导体检测设备、基因测序显微设备和 3D 扫描、光电传感、航天监测和激光雷达等领域,公司的视觉测量相机镜头组件已被成功应用于执行我国空间站核心舱任务;茂莱光学的精密光学系统主要包括半导体检测光学模组、医疗检测光学系统模组、生物识别光学模组、AR/VR光学测试模组及光学检测设备等,公司为 KLA 等全球知名半导体检测装备商提供半导体检测光学模组,为华大智造(SH688114,股价 108.00 元,市值 447.48 亿元)研制的基因测序光学引擎是国内较早可商用的基因测序光学引擎之一,研制的 AR/VR 光学测试模组及光学检测设备被 Facebook、微软等客户用于对其 AR/VR 可穿戴设备进行光学性能测试。

茂莱光学强大的产品和技术实力背后,有一个资深的研发团队。例如,茂莱光学的首席技术官周威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应用光学博士学位,曾任职微软资深光学工程师、华为 2012Lab 美国西雅图研究所光学测试总监;茂莱光学的高级研发工程师苏志德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光学专业,博士学位,曾长期任职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工程师。

2 月 20 日即将进行申购的纳睿雷达,公司主要产品为 X 波段双极化(双偏振)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应用于气象探测。纳睿雷达 2019 年 ~2021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05 亿元、1.31 亿元和 1.83 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32.06%。这得益于其专注于对研发的持续高投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占同期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 18.31%。公司业绩增速快,而且研发比例相当高。

纳睿雷达发行价为 46.68 元,中一签需缴款 23340 元。根据新股雷达独家数据,该股动态市盈率高达 68.48 倍,较可比公司的估值高。但是,新股雷达研究员认为,纳睿雷达虽然没有估值优势,但是公司产品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含量极高,毛利率也非常高,具备相当高的行业门槛,而且公司业绩增速平稳,所以首日破发风险分区为中性偏强区,也就是破发风险相对较小。

上周资本市场最为引人关注的,无疑是证监会对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的发布实施。

证监会官网披露,此次发布的制度规则共 165 部,其中证监会发布的制度规则 57 部,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发布的配套制度规则 108 部。内容涵盖发行条件、注册程序、保荐承销、重大资产重组、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主要内容包括 5 个方面:一是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二是完善审核注册程序,三是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四是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五是强化监管执法和投资者保护。

沪深交易所也披露,将于 2023 年 2 月 20 日至 3 月 3 日,接收主板首发、再融资、并购重组在审企业申请,并按照在中国证监会的审核和受理顺序接续审核。2023 年 3 月 4 日,沪深交易所将开始接收主板新申报企业的申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